简述情景剧茶艺表演《高山流水》的创作设计理念

(郭健/15酒店管理1班)

【摘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在这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人通过茶,用以清神益智,以及精神享受,对饮茶之水、器具、环境、程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各种茶事活动中以茶行道,以茶雅志,以茶修身,以茶会友,沟通彼此的感情。舞台茶艺表演的创作不仅需要适应舞台的演绎,还要将其所运用的茶叶、茶具等主要元素在茶艺技能中展示出来,并与礼仪、茶服、音乐、解说等元素密切配合,才能完美的展现茶艺表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以此开展的茶艺创作就至关重要。该设计的主题为《高山流水》,选用狮峰山龙井茶,场景选在茶室。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表演,美学精神,高山流水

一、情景剧茶艺表演《高山流水》创作背景

(一)杭州产茶史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杭州城市的繁荣和杭州的茶文化兴盛是相携并进的。隋唐之前杭州茶文化处于兴起阶段。三国两晋时期,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逐渐发展,灵隐寺建成,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动逐渐盛行,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茶随着寺庙道观的建立而被栽种传播。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杭州因水陆交通的地理便利,一时成为东南物产聚散的“巨富名邑”,唐代杭城的繁华初显。此时,茶叶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

西湖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茶经》。中唐时,茶圣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还把杭州“天竺、灵隐二寺”所产的茶定为当时全国名茶之一。唐代西湖产茶基本集中在天竺、灵隐一带,当时天竺寺、灵隐寺的僧人在寺旁开山种茶,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同时也用来招待香客。

(二)甄选狮峰山龙井茶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具有1200多年历史。西湖龙井,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狮峰山,是浙江省西湖龙井原产地一级保护区,这里的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和湿润,细雨霏霏不绝,年平均温度为16.1℃,平均湿度在80%以上,降雨量1500mm左右。狮峰山一带的土壤由“西湖石英”岩的残破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土组成,所含的微量元素特别适宜茶叶优质品质的形成。这一带所产的茶叶含有较多的芳香油,外形精短肥壮,光滑扁削,叶身微有芽毛,色泽嫩绿,滋味柔和甘芳,清香持久,回味隽永。

(三)情景剧场景设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一日,与友人在茶室共饮西湖龙井茶,闲聊到伯牙绝弦,不禁觉得知音的重要。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相见恨晚,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但遗憾的是,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人一生难得一个知音,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晚风吹拂柳条轻轻摆动,远处的琴声断断续续,夕阳西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与友人共饮龙井,共叙茶缘。

二、情景剧茶艺表演《高山流水》的剧情设置

情景剧通常是室内剧,在当今的综合娱乐节目、艺术类节目中常被运用。情景剧舞台茶艺,是在特定营造的饮茶场所中进行茶艺展示、茶艺表演等形式的一类艺术类活动。以一年一度的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为例,赛事要求在指定的舞台中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展开为时10~20分钟以内的茶艺技能展示,细观2006年至今的茶艺作品,不难发现,情景剧舞台型茶艺的比重愈来愈多,《高山流水》茶艺表演的设计也属此类。

(一)背景与场景设置

清明节前是西湖龙井茶采茶的最好时节,其采摘的龙井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有诗曰:“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而清明节前后,与友人饮茶闲聊,为伯牙绝弦,高山流水难觅知音的剧情增添忧愁之情。该情景剧的场景设计,选学校茶艺室为背景,同时选用仿真竹林和松柏做铺陈,时节选清明前。

陆羽在《六羡歌》中写道: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茶叶,在水的浸润下舒缓的展开。如绿衣舞者,在音乐中渐入佳境。杯中的清汤散发出幽香,淡淡的却沁人心脾,我仿佛嗅中华文化的气息。

(二)事茶艺术的设计

茶事艺术的设计是舞台茶艺氛围营造的主要设计。茶境除了景、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茶之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在茶艺元素中,我们将茶服、妆容、礼仪和解说艺术归在此类。

三、茶事元素

(一)茶叶

该情景剧茶艺演绎选择的茶品为狮峰山龙井茶,在茶叶的加工分类中属于细嫩炒青绿茶。西湖狮峰山龙井茶,乃龙井之佳品。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片片茶园碧绿苍翠,九溪十八涧蜿蜒其间狮峰山十八棵御茶狮峰山十八棵御茶,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亨誉世界的“四绝”佳茗——西湖狮峰龙井茶。这一带所产的茶叶含有较多的芳香油,外形精短肥壮,光滑扁削,叶身微有芽毛,色泽嫩绿,滋味柔和甘芳,清香持久,回味隽永。

(二)茶具

俗话说,“具为茶之父”,一个好的茶席,需配以合理且唯美的茶具组合。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往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西湖狮峰山龙井茶是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的名优绿茶,沏泡龙井茶的茶具应选用玻璃杯或质地坚硬、色彩素雅的瓷杯、盖碗。在设计中,选择玻璃杯。

龙井茶是全程锅炒的,香气发展充分,届高香类型。玻璃杯不易吸水吸香,因此能使茶汤很好地发挥表面香.使人未喝先闻到香,充分体现出龙井茶的茶性。杯子的容量为100150毫升,并配以同质地的茶托。

(三)泡茶三要素

西湖龙井冲泡水温:85-95℃沸水;西湖龙井冲泡置茶量:3g/杯;西湖龙井冲泡用水的选择:纯净水或山泉水;冲泡器具选择:陶瓷、玻璃茶具皆可。用开水温过杯,倒出水,再投放茶叶,然后,倒五分之一开水,浸润,摇香30秒左右,再用悬壶高冲法注下七分满之开水,35秒之后,即可饮用。

(四)布草类

茶服艺术的造型要素包括服装的色彩、廓型和材质,其各要素综合即组成了茶服造型的特征,能够充分地解读其时间性和场合等特点。茶服的选择不仅要遵循茶艺之道所提出的“素净淡雅”,同时也要遵循少数民族独有的着装艺术。茶艺表演的服装,表演服装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服装应得体、衣着端庄、大方,符合审美要求。

此设计中男士的着装,选中式服装,其较为朴素典雅与简洁,能够表现出一种茶的意境,会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桌布选择麻布,为伯牙绝弦的剧情增添氛围。

()茶事礼仪

在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以茶待客”历来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礼仪与茶文化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它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是与中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茶礼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礼仪,它也是社会礼仪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它来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尊老敬上’和‘和为贵’的文化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饮茶历史中积淀下来的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

本次设计,采用坐姿,走到坐位前面转身,右脚后退半步,左脚跟上,然后轻稳地坐下。入坐时,上身正直上挺,双肩平正,双手分开放于双腿上。两腿可以分开,也可以并拢。茶艺表演开始时,要行鞠躬礼,以示尊重。本次设计中,茶艺师以淡妆出席,整体上比较自然清新。在表演中,茶艺师的面部表情要求自然真诚,温文尔雅,大方得体。

()背景音乐

茶艺背景音乐的选择对茶艺演绎十分重要,恰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观赏者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尽快进入角色,感受场景主题的寓意,同时音乐的选择也可以对茶艺演绎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可谓“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绿茶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玻璃、青瓷、白瓷,并经常以绿色植物作为搭配。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民族性格,绿茶的品质及其品饮氛围具有“顺应自然、贴近自然”的特征。为了与绿茶的这些特点相符,在绿茶茶艺中,最好选取一些笛子、古筝演奏的音乐及江南丝竹音乐作为配乐。
唐代诗人崔珏在《席间咏琴客》中写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的特点。由于此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此设计中选用古筝曲浙派《高山流水》最能体现西湖龙井的别样韵味和到此寻觅知音的感情彩。此曲描绘了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皓月幽静的西湖美景。全曲一气呵成、抒情流畅,品龙井,听此曲,西湖湖光山色的美景让你浮想联翩。

(七)装饰物品

该设计选用彩砂陶小和尚沙弥精品紫砂茶宠,放在用具组右边,彩陶小沙弥画风古朴自然,寓意看清人间百态不问世事,象征着人们心目中智慧与纯净,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内心自在解脱的美好愿望。

()舞台装饰

男式茶台的设计选用木质茶台,配以桌布遮盖,同时点缀中式插画,彰显中华汉族神韵气魄,这和男式中山装相匹配。书法作茶挂与绘画同时展示也能表达茶艺的旨意。选用“山居留客”作为单幅茶挂,为其背景主题起衬托渲染作用。

四、冲泡程式

以下选用“狮峰山龙井茶”,用下投法冲泡。其冲泡法如下:

【备具】

玻璃杯一个,茶叶罐一个,茶荷一个,茶匙筒一个(内含茶则及茶刮),水壶一个,杯洗一个,茶巾一条,茶盘一个。

【备水】

用水处理。打开水壶,使开水降温,以来适应所冲煮茶叶的所需要的温度要求。

净具

提取水壶,向玻璃杯注入一定开水,然后双手端起玻璃杯,轻柔的旋转摊洗(鸳鸯戏水),分别倒入杯洗中。

赏荷

将茶叶罐打开,用茶刮把茶叶摊放于茶荷上,端给嘉宾欣赏;嘉宾欣赏:观外形,看色泽,闻甘香。

入杯

冲水入杯。提取煮水壶,分别向玻璃杯注入开水,水量为茶杯的三分之一(中投法,又称浸润泡)。

【置茶】

拿茶荷,用茶刮轻巧地向茶杯逐个投入茶叶(每个茶杯的用量为3-4克)。

润茶

双手捧茶杯轻轻摇动,使茶叶在杯中浮动。等待茶叶吸水,茶叶慢慢展开。

冲泡

中投法冲泡。提取煮水壶,分别向各玻璃杯冲注开水,要求每个茶杯都艺术地用三点头方式冲水,又称凤凰三点头,表示对宾客的礼貌和尊敬。

敬茶

用伸掌礼向客人敬献佳茗。

五、解说词设计与解说词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下无数诗篇赞美西湖,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有美景,美景透茶香。龙井茶、虎跑水,世人誉为"西湖双绝"。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这里所产的西湖龙井茶,色泽嫩绿,滋味柔和甘芳,清香持久,回味隽永。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今天我们就请各位嘉宾品尝这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

神入茶境

茶者在沏茶前用清水净手,茶者要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筝、箫的乐声帮助自己安静心灵。

展示茶具

茶盘,用于摆放茶杯;水壶,用于煮水;玻璃杯,用于泡茶和品茶;茶荷,用于赏茶;茶叶罐,用于储放茶叶;茶则,用于取茶;茶刮,用于引茶入杯;杯洗,用于温洗茶杯;茶巾,用于洗洁茶具。

烹煮泉水

甘泉活火在煮宫,适宜甘泉催佳茗。

温杯热瓯

温杯热瓯,是品茗的传统习惯。用温水温洗茶杯,让茶杯预热,有助于保温留香。提取水壶,向玻璃杯注入一定开水,然后双手端起玻璃杯,轻柔的旋转摊洗,就像那鸳鸯戏水,更显适情雅趣。

观形闻香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而优质龙井茶,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稍逊,称雨前茶。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用茶则从茶叶罐取茶,放入茶荷中,已供客人欣赏闻香。

龙潭飞瀑

甘泉细入瓯,入瓯三分满,甘泉香烟起,细水会茶友。

观音入宫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悬壶高冲

悬壶高冲育佳茗,细水长长述茶缘。

杯里酝香

甘泉轻摇会佳茗,静心佳茗催香韵。润茶,目的是让佳茗热润而发,育华催香,茶叶慢慢展开,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韵。

凤凰施礼

凤凰一点头,晓月舞清风;凤凰二点头,流云卷霞红;凤凰三点头,倾国又倾城;凤兮凤兮,奈何不乐君之容。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敬奉佳茗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是一番欢愉。现状,让我们共同领略这茶香人民深情厚意的香茗,敬请嘉宾细品尝。

六、结语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三毛曰:“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称为苦茶,代表困境,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坚守信念,才会化蛹成蝶。第二道茶,其味苦中带香甜,代表的是甘境。历经困境与岁月沧桑,人之弱冠,随之而来的是爱情、家庭和事业,收获果实之即,须好好品味与珍惜,常怀感恩之心,去审视自己与面对世事一切。第三道茶,其味淡而有味,代表的是淡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素雅宁静、质朴馨香、凡心的冶炼、睿智的操守、物我皆忘;淡者,朴实简约、不苛求、不炫耀、远离喧嚣和诱惑,永葆人性本色在品尝龙井茶后,我们茶艺表演就此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请大家自斟自饮,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位人生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明坤.纪录片解说与声画要素的关系[J].视听,2016,(8):28-29

[2]张毅.茶艺美学及其对设计美学的启发[J].福建茶叶,2016,38(10):249-250.

[3]萧殷,应豪.龙井山园:龙井茶与茶文化的殿堂[J].文化交流,2004(4):66-68.

[4]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业,2013(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