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剧情剧茶艺表演《红凤凰》的创作设计理念

(王伟锋/15酒店管理1班)

【摘要】

茶为国饮,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功夫茶,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称潮州功夫茶,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喝工夫茶是广东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该设计的主题定义为《红凤凰》,选用茶叶为凤凰水仙,本剧以一位潮汕先辈为了生存和梦想,驾着红头船远渡重洋打拼几十年后成功归家为故事背景,而凤凰茶寄托了这位先辈的思乡之情。

【关键词】:潮汕工夫茶;茶文化;红头船;(3-5个)

一、创作背景

(一)凤凰水仙茶叶产地

凤凰水仙产于凤凰山区,该区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乌岽顶达1498米,是粤东第一高峰。山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层深厚,云雾多,曰照短而漫射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是理想的植茶之地。

(二)甄选凤凰山凤凰茶

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优质单丛茶品质都具有“香”、“活”、“甘”。

香:口含茶汤有清香芬芳之气冲鼻而出,有齿颊留芳之感,隽永幽远,清快爽适,在于茶本身的香,还有精心培育的天然花果香,绝不加任何香精,有别于窨茶(用茉莉花、玫瑰花玉兰花之类的香花花瓣人工施于茶坯窨制而成的花茶,香而不清)。活:润滑、爽口的快感、少涩感、喉感清洌。甘:回甘快而力度强,清爽甘滑,俗称“有喉头”。凤凰单丛茶除具备以上品质外,还具备独特的“山韵”,所谓“山韵”主要指滋味而言,是对肉质上更深一层的表述,只能意会,这种特殊的“山韵”是凤凰单丛茶品质特有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它产地单丛茶所在。

(三)情景剧场景设置

在凤凰山天池旁,山上气候凉爽,气象万千,瞬息万变。踞天池之上俯瞰四方,群峰起伏,云雾缭绕,山村点点。其东西峡谷中之凤凰、凤溪二大水库,宛如二面明镜,影山峦,照天光,令人赏心悦目。

二、剧情设置

讲述一位潮汕先辈为了生存和梦想,驾着红头船漂洋过海打拼,几十年后带着自己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回到故乡,回到自己以前的小村落探亲,村里的老友将他带到儿时经常玩耍的天池旁,坐在天池旁,他们叙旧,相互讲述着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和海外的生活,与此同时,老友为他冲上了一壶甘香的凤凰茶。当他喝如第一口茶时,他泪流满面,他喝到的不仅仅是茶水的甘甜,而是家乡的味道,是满满的回忆的味道。他与好友位一起回忆起了儿时在在茶田里玩耍,父母乡亲们采摘茶叶的场景。

(一)背景与场景设置

故事背景为一位潮汕先辈在背井离乡后回到自己的故乡,与老友喝茶时,回忆起了儿时美好的时光。第一个场景是在天池旁,因池高接天,人迹罕至,且云雾氤氲,风景优美。素有“南国第一天池”美称!围绕这个场景,场景需要营造出人物在天池旁又身置云端的感觉。第二个场景在茶田里,茶区由凤凰山脉的乌岽山、凤鸟髻、大质山、万峰山组成。自古高山出名茶,乌岽山是凤凰茶区原产地,山上林木苍笼,溪水潺潺,常年云雾缥缈。

(二)事茶艺术的设计

茶境除了景、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茶之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在茶艺元素中,我们将茶服、妆容、礼仪和解说艺术归在此类。

三、茶事元素

1、茶服的选择

茶服,即事茶之人所穿的服饰。茶服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今,随着茶事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逐渐把事茶者所着的服饰称之为茶服,如舞台演义中常使用的仿汉服、小凤仙、中山装、禅服等。茶服伴随茶文化的兴盛而兴起,一方面,茶服把茶艺中所呈递的文化情怀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茶艺的展示通过茶服的设计和装点,来映衬其所表达的文化意境。

因该故事人物为从海外归来的思乡人士,故在茶服的选择中,男主角式服装选择轻便的中山装,他的老友是茶农,所以选用男式茶人服。而回忆中的相亲及父母也都是茶农,所以也都选用茶人服

2、礼仪的运用

从宏观角度考虑,茶艺礼仪,指茶事准备礼仪、茶事行为礼仪、茶事事后礼仪等多个角度的多个环节。这里所指礼仪为微观角度的舞台茶艺展示礼仪,即候场礼仪、茶艺展示礼仪、请茶礼仪、谢幕礼仪等。茶艺师是集茶艺知识、茶艺技能、茶艺美学、茶艺宣传与指导于一身的综合型技术人员,茶艺师所展现的博学多识的文化内涵和温文尔雅的处事风格,需要通过茶艺师的肢体语言、舞台解说来一一呈现。

3、解说的艺术

茶艺语言的解说在舞台茶艺中起主导作用,解说员形象生动的解说配合茶艺师精湛的技艺和舞台唯美的画面传递出内在表达的情感,让观赏者在舞台的静态美、茶艺师的动态美中随着解说员的阐述,慢慢的产生联想,更加直接的理解茶艺的真谛、舞台的美感。

解说词的设计是解说艺术的先决条件。在设计解说词中不仅要点缀蕴意深刻的古文诗词,还要在结构上尽可能的言简意赅,让解说员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解说和留白共存的情景,如此才能让观赏者在唯美的意境中保留想象的空间。在解说词的设计中还要尽可能的使用现代语言,这样解说员在诵读的过程中才可以做到阴阳顿挫、朗朗上口。

解说员在舞台诵读的过程中,要做到解说与剧情相配合、与人物角色相配合、与沏茶阶段相配合、与音乐、音响、同期声相配合。与解说词和剧情的配合,需要依据具体的内容,与舒缓优美、亦或是激情高扬的音乐相配合时,需要适当的调节解说员的音调和音色。一场成功的茶艺演绎离不开声画要素的配合,解说、音乐、音响的融会贯通对茶艺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提升至关重要。

(四)茶席设计

茶席是供参与者泡茶、品饮以及交流的主要场所,茶席设计围绕既定主题,目的是使人们在冲泡或者演绎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茶席是一道风景、人们在茶席之上的活动亦是一道风景。随着舞台茶艺的日渐丰富和茶席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席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和艺术气质愈加推崇。茶席设计一般包含茶叶、茶具、茶席、布草、装饰物等元素,同时也配以音乐、灯光等元素。

1、茶叶

凤凰茶品质极佳,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特点。依品质档次分为单丛--浪菜--水仙三档,凤凰单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挺直肥硕,色泽黄褐,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甘醇、爽口,汤色清澈,叶底青绿镶红,耐冲泡。

2、茶具

茶壶;茶杯;茶洗;茶垫;水瓶与水钵;红泥小火炉

3、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七克左右;冲泡水温:95-100度;冲泡时间:1-6泡、3-5秒;7-12泡、5-10秒;13-20泡、10-20

(四)茶事礼仪

潮汕人钟爱饮茶,乃至于把茶叶称为茶米,而在日常交际来往中喝茶也是必须的,因此潮汕功夫茶就有了许多的礼仪和禁忌。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潮汕地区头冲脚惜(潮汕话脚汗的意思),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潮汕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无茶色:主人侍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喻有某人无茶色

茶三酒四踢跎二: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踢跎(潮汕话游玩的意思)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背景音乐

《高山流水》

四、冲泡程式

冲泡单枞茶和其他茶有一定区别,而且冲泡难度要大一些,手法上也更加讲究,如果冲泡不如法,容易苦涩,有违茶道。冲泡单枞茶的最大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总结: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单枞的投茶量一般应控制在6—7分满,水沸后冲瓯烫盏,然后投茶。投茶后不摇香,略略覆盖即可。洗茶要快,可用刻不容缓来形容。煎水泡茶如同做文一样,也要讲究起承转合;如同泼墨一样,也要讲究浓淡干湿;如同抚琴一样,也要讲究轻重缓急;如同参禅一样,也要讲究明心见性。冲泡单枞茶时投茶、洗茶一定要快而且轻,这样才能发茶香、益茶味,才能顺茶理、尽茶情。单枞茶出汤也要快。第一水不超过3秒,第二水不超过5秒,至第六水时不超过30秒。这样冲泡出的茶汤不苦不涩,品饮最宜。由于出汤快,所以从一水直至七六水,中间不用换水或再加热,可一壶水一冲到底,可谓畅快淋漓。另外,三水后可翻一下茶瓯,如果冲泡得法,茶胆紧抱成团,瓯底香气最为优雅纯正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 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五、解说词设计与解说词赏析

解说词的设计不仅要和剧情相搭配,还要适当的融入一定的诗词古文,以衬托其相应的文化背景。

1.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2.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梅飘簌簌。看柳上春归,揉条新绿。娇莺离幽谷。弄弹簧清响,飞迁乔木。年华迅速。叹浮生、流晖转烛。自春来、每每遨游,多办九霞醽醁。溪北。踏青微步,斗草慵眠,锦裀花褥。铅华簇簇。歌声妙、间丝竹。爱一川好处,高山流水,不减城南杜曲。笑平生、卓地无锥,老来富足。
4.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6.四大皆空,坐片何时分尔我。

六、总结

本剧讲述的一位从青年时候就驾船远走他乡,事业有成后回乡探亲时,与好友寒暄叙旧时,再次品尝到了身为潮汕人日不可缺的茶——凤凰茶,回忆起小时候在茶田间与小伙伴玩耍和父母乡亲在田间采摘采摘茶叶的情景,不禁流泪,表达了一位多年在外漂流的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身为学生的我们,在异乡求学,也会经常思念起家中的母亲的饭菜,父亲的严厉,想起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品一杯甘甜的茶的感觉。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而剧中的那一杯普普通通的凤凰茶,正是对家乡最好的怀念。

【参考文献】

[1]李明坤.纪录片解说与声画要素的关系[J].视听,2016,(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