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情景剧茶艺表演《念亲恩》的创作设计理念

(温旭莹/15酒店管理1班)

【摘要】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五千年中华茶文化在今天的文化展示中异彩纷呈,茶艺表演在引导茶饮习俗、传播茶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舞台茶艺表演的创作不仅需要适应舞台的演绎,还应将茶艺技能展示中所运用的茶叶、茶具等主要元素与礼仪、茶服、茶席、音乐、解说等元素密切配合,才能完美的展现茶艺表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以此开展的茶艺创作就至关重要。该设计的主题定义为《念亲恩》,选用茶叶为铁观音。

【关键词】茶艺创作;茶文化;铁观音;

一、创作背景

(一)茶叶产地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清雍正年间在(福建)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铁观音产地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绝对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拥着一片出产好茶的青山绿水,将茶的品味和观赏,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铁观音,更是让安溪人斗起茶来个个底气十足。

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二)铁观音品质特征

铁观音属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等功效。

茶叶特征:绿色,枝条斜生,树冠张开,叶形椭圆,叶肉厚脆,叶色浓绿。外形条索紧结、卷曲、重实,呈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身高沉重,色泽油润带砂绿,有“美如观音重如铁”的美誉。叶边沿的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略向背面翻,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茶叶品质以春茶最好喝,秋茶最香气最耐泡。夏,署茶叶品质较次。现代夏茶基本没有,发芽时就剪掉了,采春茶和秋茶。

(三)主题设定

一轮明月悠悠云中走,轻风吹我点点思乡愁。回望来时路,匆匆几春秋。家园双亲已白头,梦里爹娘似还伴左右,醒来身在他乡独漂泊。月圆人不圆,何处是归途。怕叫双亲苦等候,人生不能忘,最是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问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是父母之爱。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这爱犹如园丁栽培花朵的辛苦,犹如绿叶映衬红花的无私。父母的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二、剧情设置

(一)背景与场景设置

感恩是什么?理不清;感恩为什么?道不尽。不过世人却皆知,红尘千载,唯感恩之美,美的纯洁无瑕。它没有修饰,它存于平淡,它生于心,亦灭于心,默默无闻的来去匆匆,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将人性之美定格的那么恰到好处。

场景:黑灯

旁白:当晚,宝宝一人躺在宿舍的床上,她想起了父亲。

父亲:宝呀,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别担心钱。

旁白:她又想起了母亲。

母亲:宝呀,快吃,这时你小时候最爱吃的鸡蛋煎饼,读书累,得补补。

旁白:她突然间感到很羞愧,因为她已经好久没回家看看父母亲,好久都没有打一通电话回家了......

三、茶事元素

(一)茶叶

铁观音

(二)茶具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获得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铁观音香高韵长,醇厚甘鲜,风致超凡,举世闻名,被誉为“最美好而诱人的自然花香”。

盖碗。由于盖碗是白瓷制造,不吸味,导热也快。安溪铁观音为珠茶,干茶与展开后的体积相差甚大,盖碗有利于其叶面的伸展,以鉴赏叶底。现代铁观音基本都是飘香茶的做法,即轻发酵轻火,与传统铁观音有别,所以更注重其喷鼻味,固以盖碗冲泡,当翻开碗盖闻盖喷鼻时,这是紫砂壶无法比较的。又称“三才杯”的盖碗,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是为天地人,也喻为品茶时天地人合一,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紫砂壶。由于紫砂壶最大的益处是留味,和品茶时的一种要求有关。紫砂壶沏茶,壶音稍低者较易配泡重味道的茶如乌龙、铁观音。容量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壶最合适喝铁观音,由于茶壶可以在霎时到达高温,正好知足了铁观音的冲泡要求。

白瓷。白瓷具有耐高温,不吸味,导热快等优点。

玻璃。玻璃茶具一般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形,再再经冷却后制成。玻璃茶具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的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

飘逸杯。飘逸杯是最简单的泡茶茶具,只要把茶叶放进去再把开水往里倒就好了。

(三)泡茶三要素

1.  茶叶用量:以壶的二三成满

2.  冲泡水温:95°左右

3.  冲泡时间:15s左右

(四)布草类

1.  服装(男着西装,女着旗袍)

茶艺小组:身着旗袍(枣红色印花缎布)。

迎宾小组:身着旗袍(浅金黄色印花缎布)、身系红绸彩带(上写“安溪茶艺”)。

2.  桌布:棉麻禅意桌布

()茶事礼仪

1.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礼仪,则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荀子也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所谓的茶礼仪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奉茶礼、叩指礼、寓意礼。这些礼节与茶文化相辅相成。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形象要求,那么对茶艺师形象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大方、自然、亲切、文雅、彬彬有礼、款款而谈。

2.  发型与妆容

茶艺小组:头饰、圆髻插花、

迎宾小组:头饰、圆髻插花、

()背景音乐

丝竹乐《高山流水》

()装饰物品

香炉1

香一束

烛台一对

红烛一对

()舞台装饰

古朴典雅的优美环境,背景悬挂“安溪茶艺”金色篆字和沏茶图案,周围悬挂条幅书画。台上排列屏风、长案桌,桌上有香炉、烛架。台中为茶艺表演区,台前置长方形的沏茶桌。台左为南音演奏池,台右是解说员席位,台下为宾客茶座。

四、冲泡程式

铁观音的品饮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

(一)白鹤沐浴(洁具)

(二)观音入宫(投茶)

(三)悬壶高冲(冲茶)

(四)春风拂面(刮茶)

(五)乌龙入海(洗茶)

(六)再注甘露(再次冲水)

(七)关公巡城(分茶)

(八)韩信点兵(点茶)

(九)敬奉佳茗(奉茶)

(十)品啜香茶(喝茶)

五、解说词赏析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铁观音茶艺表演。

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高雅、茶镜之和谐。冲泡铁观音所需的精美器具有:

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

公道壶:又称茶海,用来均匀茶汤

闻香杯:因其造型独特,便于聚香,用来闻香

品茗杯:用于品尝茶汤

茶漏:用于过滤茶渣

茶荷:用于鉴赏干茶

茶则:用于量取干茶

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和品茗杯

茶匙:拨茶入壶

杯托:用来奉茶所用

茶巾:用于清洁

伴随着优雅的乐曲,摒弃凡尘的优雅于愁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茶文化的真谛。

一、白鹤沐浴,用高温的开水将茶具淋烫一遍,以提高茶具的温度。“若琛出浴”茶是至清至洁,天寒地域的灵物,用开水烫洗一下,也是对各位嘉宾的尊敬。

二、观音入宫,将茶叶置入壶中,冲泡铁观音一般以投入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佳。

三、悬壶高冲,又叫拨茶弄尘。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将壶底的茶渣冲出,有利于茶叶的舒展,使茶叶属于含苞待放的状态,随即将茶汤倾入公道壶中称之为温润饱。俗有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只说,所以第一道润茶之水弃而不饮。

四、春风拂面,随即提起壶盖,轻轻的绕壶一圈,刮去旁边的泡沫,这样使壶内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五、重洗仙颜,即淋壶。将一泡的茶汤从壶顶浇淋,一来可以使壶内外温度一致,更好的散发茶香,二来可以达到养壶的作用。

六、若琛出浴,冲泡乌龙茶需等待一段时间,若琛为清朝制茶大师,其制作茶具的技艺高超。借这道程序我们来缅怀对这位先人的纪念。

七、观音出宫,在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将紫砂壶中的茶汤注入公道壶中,使茶汤的色、味一致。

八、关公巡城,将茶汤从公道壶中依次均匀的斟入闻香杯里,斟茶时应七分满,留下三分表情谊。

九、龙凤呈祥,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借此我们也预祝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十、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越过龙门即可化龙升天而去,借此程序我们预祝在座的同学步步高升。

十一、敬奉香茗,茶艺师将泡好的茶奉给各位嘉宾,同时奉上我们真挚的祝福。

十二、品啜香茶,端起茶杯,慢慢品味,就像口中含着美丽的花朵,细细的体会,慢慢的领悟铁观音独有的音韵。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滋味甘美,唇齿留香,令人心旷神怡。

让我们细细品饮佳茗,感受幽香,共赏乌龙极品的无限芬芳。

六、总结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艺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陶冶情操,在细致、循序渐进的茶艺过程中培养耐心和观察力,感受美好和心灵的宁静,享受茶艺学习。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而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坤.纪录片解说与声画要素的关系[J].视听,2016,(8):28-29

[2]宋小娟、颜粲.李明坤.纪录片解说与声画要素的关系[J].视听,2016,(8):28-29[J].美术教育研究,2016,(6):39

[3]周佳灵.茶席设计的意境营造[J].学术论坛_设计学_设计艺术,2015,(11):285-28